企業如何腳踏實地做好市值管理
來源:互聯網發布時間:2020-05-20 17:09:33
市值管理原本是指對上市公司而言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交易市場出現了新三板的產物,如何在新三板上進行市值管理將是已經掛牌企業需要面對的事情。
首先普及一下基本概念,我們理解的企業價值是:從財務角度看,為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密切相關,體現了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以及持續發展能力。擴大到管理學領域,企業價值可定義為企業遵循價值規律,通過以價值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管理者、普通員工、政府等)均能獲得滿意回報的能力。顯然,企業的價值越高,企業給予其利益相關者回報的能力就越高。而這個價值是可以通過其經濟定義加以計量的。
從財務管理角度來看,企業價值具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賬面價值、市場價值、評估價值、清算價值、拍賣價值等等。
一、賬面價值
采用賬面價值對企業進行評價是指以會計的歷史成本原則為計量依據,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來確認企業價值。企業的財務報告可以提供相關的信息,其中資產負債表最能集中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時點的價值狀況,揭示企業所掌握的資源、所負擔的負債及所有者在企業中的權益,因此資產負債表上各項目的凈值,即為公司的賬面價值。并且企業賬面價值有時為適應不同需要,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二、內涵價值,又稱為投資價值、公平價值等
指企業預期未來現金流收益以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的現值。其價值大小取決于專業分析人士對未來經濟景氣程度的預期、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現階段的市場銷售情況、企業正在蘊量的擴張計劃或縮減計劃、以及市場利率變動趨勢等因素,由于大多數因素取決于專業人士的職業判斷,所以在使用時需要設定一些假設條件,比如現金流收益按比例增長或固定不變等等。一般投資者在對企業債券、股票等進行投資時,使用內涵價值作為決策依據。
三、市場價值,指企業出售所能夠取得的價格
當企業在市場上出售時,其買賣價格即為該企業的市場價值。市場價值通常不等于賬面價值,其價值大小取決于市場的供需狀況,但從本質上看,市場價值亦是由內涵價值所決定。正如馬克思學說中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市場價格由內涵價值決定,是內涵價值的表現形式,企業的市場價格圍繞其內涵價值上下波動,完美的狀況是市場價格等于內涵價值。但由于人們的主觀因素或市場信息不完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會偏離其內涵價值,這種偏離程度在不成熟市場上往往會非常之大。事實上,正是由于企業價值被低估的情形存在,才有了通過資本運作等手段來獲取企業內涵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價差的空間,因此,如何準確判斷企業內涵價值便成為問題的關鍵。
四、清算價值
是指企業由于破產清算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將企業或資產變現,在企業清算日預期出售資產可收回的快速變現金額,即為該企業的清算價值。對于企業股東而言,清算價值在優先償還債務后的剩余價值才是股東的清算價值。企業清算時,既可整體出售企業,也可拆零出售單項資產,采用的方式以變現速度快、收入高為原則。企業在清算倒閉時價值的性質及其計量與在持續經營中的企業價值截然不同,必須明確區別之。
五、重置價值是指在市場上重新建立與之相同規模、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的企業需要花費的成本
首先根據企業的各項資產特性,估算出各資產的重置必要成本,再扣除企業已經發生的各種損耗,從而得出企業的重置價值。其中資產的各種損耗既包括資產的有形損耗,又包括資產的無形損耗。
在財務決策中,主要使用市場價值和內涵價值作為評判依據,因為只有這兩種價值形式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未來收益能力、發展前景以及競爭優勢,尤其是內涵價值,在重視現金流量的今天,以可以預期到的未來現金流量換算成今天的現值,即考慮了預測的前瞻性,又提供了可以具體操作的現金流量定價等式來衡量企業的價值。
在證券市場上,股票價格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為股票價格體現股東財富。另外,股票價格實際上是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收益的預期,是市場對企業股票價值作出的估計。根據市場的有效性假設,在市場強式有效時,投資者掌握完全信息,其對企業未來收益的預期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完全相符,他們只會以與股票價值相等的價格買賣股票,此時,股票的價格與其價值相等。
企業價值決定股票價值,而股票價值決定股票價格,所以,企業價值決定了企業的股票價格,即企業市場價值。這個結論的意義在于,企業價值不僅僅停留于投資銀行家的估算,而且有了一個市場的定位。對管理者而言,是否為企業創造了價值,也可以在市場上得到檢驗。
怎么去對掛牌公司進行市值管理呢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號,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式和手段,以達到公司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實現最優化的一種戰略管理行為。其中價值創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礎,價值經營是市值管理關鍵,價值實現是市值管理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到,市值管理原本是指對上市公司而言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交易市場出現了新三板的產物,如何在新三板上進行市值管理將是已經掛牌企業需要面對的事情。
小編就從幾個方面和大家聊聊在新三板市場怎么去做市值管理。
1、企業需要一定好的商業模式。
在目前資本市場,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非常重要,對于PE、VC來說,“一個能掙錢的的企業,不一定是好的項目;一個好的項目,可能虧錢,他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香餑餑的項目”,雖然“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的模式從實業角度來看,確實沒什么價值,但在資本市場價值就非常巨大了。
即便商業模式不賺錢,但商業模式的商業市盈率高,就可以拉高公司整體市盈率。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主板企業去并購互聯網概念的公司,當然在新三板的這種效應只是弱很多,但一定有用。
另外 ,企業有一個好的董秘可以決定企業估值高低。但決定不了企業好和壞。如果如果董秘運作的好,企業的價值通過會比行業平均水品高。所以評價一個董秘是否稱職,就是能不能為企業提供高估值的服務,使得企業可以較輕松的拿到融資的錢。
2、流動性溢價很重要!
流動性風險,指債券不能在短期內以合理價格變現的風險。國債的流動性好,流動性溢價很低;小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較差,流動性溢價相對較高。流動性溢價很難準確計量。怎么做呢?你的故事和業務要與市場熱點比較貼近。熱點兩三個月一換,別人就記住你了。
股東類型要多種多樣。他們各自的利益訴求不一樣。有短線的,有長期鎖倉的,這樣就對市值有支撐。
3、領頭羊,簡單說就是做行業的老大。
如果確實不行,就去細分行業,從一級市場分到最底一級。一個領域冠軍就一個,沒有你的位置,繼續細分。新三板的投資人很挑剔,左看右看,一般只投行業第一的。
4、光環效應。
比如IDG投了你,估值就高一點了,后面的股東一看,IDG都投了,那我就投吧,估值就高了。比方說,IDG以15倍估值投了你,其他18倍去投的,IDG的15倍估值合不合理不重要,其他的18倍估值比他高20%,好像很合理。
5、保證殼的價值。
新三板的殼有沒有價值?答案肯定是有的。至于怎么操作就下個話題了。
6、籌碼價值。
股市中籌碼指的是在市場中可供交易的流通股。主力要炒作一支股票就必須在低位買入股票(這叫吸籌)直到買入足量的股票(這叫控籌)。持股人數減少,而人均持股數量增加,就意味著籌碼集中。通常在他們的基本資料中會有這樣的介紹,不過那也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計算出來的,不一定能夠準確的反應市場真實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籌碼集中,但估計漲幅不大的股票有一定的投資值,籌碼集中但股價很高就要注意投資風險。股價在底部的股票籌碼如果分散,說明少有人問津。在新三板市場中,可以采用這樣的策略的,但記得不要違反股轉系統的規定哦。
7、負面形象折價。
IPO市場,媒體公關公司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基本沒人信,壞消息可以說12小時小時全中國都知道了。新三板也差不多,在2017年3月9日,新三板的一個烏龍指,不到6小時已經在行業內傳開。所以有個說法就是混圈子。因為大家混個臉熟,好消息他一定幫你推,但壞消息,算了,不推,人熟人情在。
8、多種退出渠道,這是新三板公司價值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子。
通過16年年末和17年年初,幾個成功“轉版”的馬上火了新三板的市場。那至于什么時候可以實現真正的“轉板”就無所謂了。你這樣想想看,我有多重保障,你的公司會不會被人關注?一定會被人關注。
通過上述收的8大點理解市值管理的話,基本上可以解決掉新三板的市值管理問題。
最后,小編綜合一下,新三板掛牌企業想做好市值管理,應該做到:請一個合適的董秘、說好一個商業模式、保持細分行業領頭羊位置、利用市場做好股票的流動性、給自己加光環、減少負面影響、增加企業手上的籌碼、設定好吸引投資者的退出途徑等,這樣,企業在新三板中的市值就會表現得比較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