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注冊制對新三板影響
來源:沈一冰,花旗證券合資券商投行部 發布時間:2015-04-30 15:49:10
注冊制不會影響小企業對新三板規范、企業展示功能的需求;注冊制會影響新三板上較好企業的決策,可能會在上市難度降低的情況下轉板或重新申報上市;如果新三板放寬對最好企業層次的投資限制,可能會引起交易所直接的爭奪和博弈
首先指出不少人的誤區,新三板掛牌不叫上市。另外不想看過程想直接看推論的拉到最底。
新三板是目前唯一的真注冊制板塊,體現在掛牌條件的寬松上,在已有券商進駐開做的情況下,最終的實質性限制條件是:
經營滿兩個會計年度;主板和創業板要求的利潤、收入、業績增長、持續盈利、無形資產占到總資產比例、股本大小、等等等,都沒有?此坪孟窈苋菀,但是如果看看我之前做的手工統計,2/3的三板掛牌公司迄今為止未有過成交,因此如果真的沒什么經營亮點就跑去做三板掛上去也就真的一點成交沒有。而看看那些成交量較為穩定的企業,一般都是較好的。
如果是升級到做市轉讓方式,那么由于做市商(目前主要是證券公司)需要現金增資或受讓5%或100萬股中的低者,而這些股權往往需要券商以自有資金獲得,因此篩選條件極為嚴格。敝司東方花旗推薦掛牌的三板項目在40家左右,但是獲得母公司東方證券做市的只有極個別的幾家。因此目前來看做市轉讓的標的與一些小型上市公司相比也并不遜色,可以查一查他們的業績。所以整個三板是高度分化的,好企業吸走了市場上大部分的資金。
而主板和創業板市場此前的狀況是門檻非常高,甚至有些苛刻,如果僅以紙面的報告論,擬上市企業都是優秀的實體企業,還要經過中介機構的一番敲打改造,不排除有極個別的造假案例逃過重重核查的可能性,但就近年來的擬上市企業來說,質量都還是不錯的。
而注冊制的逐步實施,我個人的推演是這樣的:
(1)IPO審核下放交易所,證監會不再負責。(已經不會有大的變數,上交所已經發招聘廣告,沒準一去就能當大爺)
(2)上市程序變為交易所預審,聆訊,通過后報送證監會,證監會出發行批文。將權力從一個準政府部門交到一個相對市場化的事業單位去,主管的單位不一樣,也許會帶來一些新視角;
(3)大量的(約600家)在會企業以很快的速度放行,盡管這些企業都曾經是不錯的實體企業,但是因為快速的釋放出來,導致拿的市盈率都不高,甚至出現部分企業無法完成發行;
(4)一些渾水摸魚者試圖沖擊上市,導致造假事件重新抬頭。新股發行的難點迅速從通過審核移向發行,市場因為對摻水企業的恐懼,只剩下少數明星企業能完成發行,較多名聲不響、聘請券商承銷能力較差的公司無法完成發行,坐看發行批文爛掉;
(5)只剩下好的明星企業能單獨上市,成規模的傳統企業被已上市公司全部整合,券商投行部的收入開始以并購重組為主。
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是4,萬一出現了不理性事件,會不會造成政策的反復。如果4頂過去了,5的狀態無疑是比較理想的。而那些已經上市的企業中業績較差的,也會因為上市公司身份這個“殼”不再值錢,而慢慢失去交易。實際上新三板的當今現狀對那些績差公司是一個預言。
那么問題說回來了,到底對三板本身有什么影響呢。畢竟,上市這個事情還是會有一些條件的,即便不再以盈利為導向,但可能還是會對業績有一定的門檻。那么這個時候三板作為一個無門檻的低一級市場自然是有存在必要的。
而前面又說了三板上去沒多少企業能融資,我是在逗你玩么。不是的,不管什么企業,上新三板多少來說財務報告不會有太大的水分,你的公司狀況和經營情況都對外有所展示。銀行、政府會相對更放心,也更容易得到上市公司、投資機構的關注。這個功能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都可以獲得,因此三板對于不夠上市條件,但又對資本市場存在興趣的企業,這部分需求是不會改變的。
另一方面如果三板意味著交更多稅,這也會意味著地方政府會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扶持,F在的地方政府,尤其是發達地區,考量的標準是非,F實的——直接按照單位占地面積貢獻稅收來考量,連續不達標就會被請出去。與其這樣還不如和地方政府把賬算明白,何況在當下還有很多補助以及“上三板既往不咎”的土政策,這個時間點許多企業還是有規范的需求的。
對于那些資質較好的掛板企業來說,如果三板的交易機制仍然保持原樣,那么三板是一個通向主板、創業板的跳板。常常拿“轉板”忽悠客戶,但是其實只有互聯網企業明確過可以轉板,其他的還遙遙無期呢。如果注冊制全面推行,那么即便不轉板重新申報走流程也是一件很輕易的事情的話,好企業除了行業限制以外,沒有任何理由留在三板上,對于三板來說,保持現狀的結果很可能是為主板、創業板做了嫁衣,好企業長大以后都跑了。
但是我從很多渠道聽說,新三板的交易場所,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志在成為北交所,上面那種事簡直不能忍。那么解決辦法就是今年可能會推出競價交易、放寬投資者門檻。那么這樣的話對很多三板上掛牌的頂級企業,上市和留在三板競價交易板塊沒有區別,自然就留下了。自然地,也搶了主板中小板的生意,這里肯定會存在某種博弈,最終的結果恐怕取決于投資者門檻的放低程度,這決定了板塊的流動性。
總結一下:
(1)注冊制不會影響小企業對新三板規范、企業展示功能的需求;
(2)注冊制會影響新三板上較好企業的決策,可能會在上市難度降低的情況下轉板或重新申報上市;
(3)如果新三板放寬對最好企業層次的投資限制,可能會引起交易所直接的爭奪和博弈,而服務提供商的競爭一般而言會帶來服務質量的提升。
(4)沒準在多年以后,有不少主板創業板的仙股掉下來掉到新三板上慘淡地交易。
相關文章
- ·“新三板”將適時引入做市商制度2012.03.14
- ·券商新三板戰績大排名!2012.03.14
- ·新三板淘金,當心風險!2012.03.14
- ·監管市場:新三板做市指數跌三成2012.03.14
- ·一文匯總新三板所有問題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