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營企業新三板掛牌前遇到的財務問題
來源:互聯網發布時間:2021-09-29 17:22:08
中小民企上市掛牌前通常遇到的財務問題歸集有以下:股東占用企業資金、存貨核算、成本核算、現金結算、體外循環、生物資產。
導讀:中小民企上市掛牌前通常遇到的財務問題歸集有以下:股東占用企業資金、存貨核算、成本核算、現金結算、體外循環、生物資產。
中小民營企業通常有以下問題:
1、如果股東占款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往往代表企業和股東存在一些深層次的治理問題。但是這些深層次問題往往是關系上市掛牌項目成敗的關鍵。
2、雖然賬上看著企業的賬面資產仍然有不少,然而實際的價值卻已經導致資不抵債了。這也是為何老板看到賬上賺錢有利潤,實際企業沒錢缺錢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影響企業經營決策。
3、如何正確地反映各個產品毛利率?對于報表的使用者,尤其是投資者來說是重要的決策依據之一;
4、更甚者,很多老板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賺了到底有多少錢。
......
中小民企上市掛牌前通常遇到的財務問題歸集有以下:股東占用企業資金、存貨核算、成本核算、現金結算、體外循環、生物資產。
一、股東占用企業資金
這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國情,企業的股東往往也是經營者,抱著個體戶時的觀念,認為企業和自身財產沒有什么區別,想用錢時即向企業借,將企業變為自身消費的提款機。
中介機構會要求企業主將股東或關聯方占款全部清理,將股東和法人較為完整地隔離開來,甚至要求對大額、長期的借款要求支付利息。因為股東對公司占款不同于分紅,在企業虧損時也可以拿走資金,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卷錢跑路。
所以中介機構對于大額、長期、頻繁的股東占款尤其是大股東占款是較為警惕的,一方面是直接關系到是否符合法定發行條件,另一方面,如果長期要求改正股東占款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往往代表企業和股東存在一些深層次的治理問題。這里不便展開太深,但是這些深層次問題往往是關系項目成敗的關鍵。
二、存貨核算
對于工業和農業企業來說,存貨是重點關注的科目,存貨的核算一方面在定價上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另一方面核查的難度也較高,造假比較容易。例如最近很熱門的藍田股份續集——獐子島事件,是一種相對典型的存貨造假手法。存貨主要是海鮮,會計師要確定存貨情況時沒有什么可靠的方法,全靠抽樣和估計。這樣的存貨占據了公司資產負債表的重要內容時,通過它體現出來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將會變得非常隨意。
因此券商和會計師會對存貨的核算體系進行較為徹底的檢查和盤點,幫助企業建立起一套較為規范和具備較強可操作性、可復制性的制度,讓存貨核算變得更為可靠。
存貨核算密切關系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密切關系企業盈利能力,但通常券商和會計師在財務存貨、成本核算及管理的企業實踐經驗不多,企業財務核算比較薄弱或內部財務能力不足,很多得請財務咨詢機構或外面的專業財務人員來主導。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發現一些藏住的利潤和掩蓋的虧空什么的,一般都會要求企業進行整改,并對報表進行調整。這項工作對于例如前面提到服裝企業來說其實很重要。
例如未上市服裝企業,通常來說在證券從業資格審計以前大部分企業從不計提減值準備,盡管對于報稅業務來說沒有任何區別(稅務局不認存貨減值),但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非常重要,服裝是一種貶值很快的存貨,如果不進行正確的減值計提,將難以看出自身經營情況的好壞。會出現一旦服裝存貨出現滯銷無法變現,雖然賬上看著企業的賬面資產仍然等于負債+權益,然而實際的價值卻已經導致資不抵債了。這也是為何老板看到賬上賺錢有利潤,實際企業沒錢缺錢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影響企業經營決策。
三、成本核算
雖然會計上有句老話叫做“肉爛在鍋里”,即便大家最關心的凈利潤數字是正確的,這張財務報表也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企業往往不止一種產品,各個產品的毛利率也不同。
而毛利率是能夠與同行業進行較好的橫向比較工具,往往能夠體現一個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如何正確地反映各個產品毛利率對于報表的使用者,尤其是投資者來說是重要的決策依據之一。而毛利率取決于收入和成本,收入通常是可以較為容易衡量的金融資產,而成本則涉及了材料的購買、上述提到過的存貨、生產用料、人工、水電煤等費用、專項借款費用等等,而如果多種產品共用相同的生產設備或者人員,則容易產生成本分攤的問題,盡管總的毛利正確,但是分到各產品可能不準確。
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是煤焦油提煉企業,從單一的煤焦油中提取多種組分,各個組分的產量是相對固定的,但是各種產品的市場價格不同且時常出現波動,如果僅僅按照重量來分,那么量最大、價錢最便宜的瀝青將會以負毛利出售,而單價較高的產品的毛利率將會較為畸形,高達90%以上也不奇怪。對于投資者直觀感受來說,瀝青賣的越多越虧。而在實際經營中因為原料產出的各成分不能自由選擇,如果不能及時、足夠地將瀝青銷售出去回籠現金,那么企業經營將很快面臨困境。
因此這種成本分攤方法對于決策來說存在問題,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科學、準確地反映各個組分的毛利情況呢?有人提出一種按照全部組分的銷售總收入分攤成本的方法看似還不錯,但是在實踐當中,一批組分的產物往往會以不同類別集中存儲,在連續生產中很難分清以不同采購價購入的原材料所分離出來的組分混合之后的成本應當如何歸集,因而可操作性相對較差。到底應該如何選擇較好的計量方式,好似查閱了很多資料也沒有特別壓倒性正確的方法,這些因企業不同或階段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而這些都是從各行各業的財務實踐經驗中摸索出來的。
所以,選取一套科學、可比較性較好、正確反映產品或服務情況的成本歸集體系對吸引投資者、判斷投資價值來說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如果券商和會計師能解決以上問題,可以不用請專業的財務咨詢機構。
四、現金結算
實際上,所謂的“現金結算”指的是使用現鈔收付,尤其在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大部分居民的日常消費是無法通過POS機而是以現鈔結算的。因此這類問題也會構成一些消費、服務類企業的根本性上市障礙。因為這兩大類行業往往位于增值稅鏈條的兩端或者根本沒有增值稅,那么相關收入的核查將會存在較大的困難。不幸的是,在目前中國的誠信制度和法律環境下,一個害群之馬帶來的是全行業的A股IPO之路封堵。
一個典型例子是餐飲行業,它的特殊之處是上下游都可能是現金收付,實際上在現實當中餐飲小店也是很難管的,采購和財務老板一般都會任命自己的親信甚至老婆去干這些崗位。道理很簡單,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太厲害。首先是采購菜品原料的價格、品種、新鮮程度不同,價格差別很大。但是沒有完整的內控管理體系(即完整財務管理系統)做支撐,在簡單的財務核算上,從財務信息上這些都無法體現,而只有金額和數量;
其二,菜肴,尤其是傳統中餐制造過程中的用料浮動空間很大,設想如果有個一天用10斤油的餐館,廚師偷走3斤恐怕都對口味沒有太大的影響,更多的門道各位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
其三,各位吃完到前臺結算付款時,是不是遇到過如選擇現鈔付賬或者不開發票就可以抹個零頭打個折什么的?付了現鈔的話,這筆款恐怕就離開了餐館的財務體系。所以綜上所述,餐館的進貨、制造、銷售都不準而且很難查,連稅務局對他們都很頭疼,更甚者,老板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掙了到底有多少錢,所以更不要說IPO了。如果上市,要操縱個業績確實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餐飲企業上了幾家以后就再也沒看見新的了,要么賣給消費類基金,要么往國外市場走了。這是大多數一個非常典型的很賺錢但是上不了市的行業,那么能上市的這類企業通常財務管理系統完善,所以奉勸個人投資者不要輕易參與餐飲行業的合伙經營。
五、體外循環
體外循環在上面提到的餐飲行業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但是在一些制造業企業也會存在現金結算或者通過賬外的財務體系以避稅的情況,我們有時將這種現象叫做體外循環。
對增值稅應稅企業,包括絕大部分制造業和工業企業來說,如果在報表內藏匿利潤,那么老師傅僅僅看報表的幾個關鍵科目和勾稽關系有時就能發現馬腳,根本不需要去到現場。但是體外循環就相對比較難了,因為根本沒有進入公司對外報送的財務系統,相應的成本、費用和收入也都幾乎是配比流出了。之所以配比流出,是因為仍會存在破綻。通常會有以下異常之處:
a.費用配比不正常,例如水電煤氣的耗用量與同樣工藝的其他企業相比明顯偏高、人工費用工時明顯偏高等。最終反饋出來的結果就是毛利率會偏低,實際上就相當于是偷走了公司的代加工費;
b.輔料耗損率明顯偏高、廢料處理價格明顯偏低或偏高等。出現這類問題時,往往從管理層的老婆兒子小三七大姑八大姨同學發小身上去找線索;
c.銷售和采購時發生的費用偏低或偏高等等;
d.以上幾點中提到的參數隨著時間不同大幅變動。
不過,體外循環對券商來說還算是不難查的,因為擬上市企業的體量較大,上述的反常之處產生的偏差比較大。此外在轟轟烈烈的財務大核查運動中,證監會的高壓也間接的給予了券商要求企業交出股東和高管及其血親全部個人賬戶的流水資料,因為如果體外循環的金額很大,是不太可能放在這些個人賬戶之外的。如果使用個人賬戶進行供應商的付款和客戶的收款,那么流水肯定會非常頻繁且金額較大,很容易鑒別出來。然而,對于新三板級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體外循環只是老板用來給自己搞點零花錢,那還真的很難查。
在實踐中,也會有企業因為個人賬戶使用方便(對公賬戶節假日和晚上不能使用)設立了個人名義開設的結算賬戶。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最終經財務核查確認企業僅僅依靠個人賬戶進行結算,并在將相關往來款項全部納入公司財務體系的話,只需要將個人賬戶關停即可,不算很致命的障礙。
六、生物資產
體外循環在上面提到的餐飲行業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但是在一些制造業企業也會存在現金結算或者通過賬外的財務體系以避稅的情況,我們有時將這種現象叫做體外循環。
對增值稅應稅企業,包括絕大部分制造業和工業企業來說,如果在報表內藏匿利潤,那么老師傅僅僅看報表的幾個關鍵科目和勾稽關系有時就能發現馬腳,根本不需要去到現場。但是體外循環就相對比較難了,因為根本沒有進入公司對外報送的財務系統,相應的成本、費用和收入也都幾乎是配比流出了。之所以配比流出,是因為仍會存在破綻。通常會有以下異常之處:
a.費用配比不正常,例如水電煤氣的耗用量與同樣工藝的其他企業相比明顯偏高、人工費用工時明顯偏高等。最終反饋出來的結果就是毛利率會偏低,實際上就相當于是偷走了公司的代加工費;
b.輔料耗損率明顯偏高、廢料處理價格明顯偏低或偏高等。出現這類問題時,往往從管理層的老婆兒子小三七大姑八大姨同學發小身上去找線索;
c.銷售和采購時發生的費用偏低或偏高等等;
d.以上幾點中提到的參數隨著時間不同大幅變動。
不過,體外循環對券商來說還算是不難查的,因為擬上市企業的體量較大,上述的反常之處產生的偏差比較大。此外在轟轟烈烈的財務大核查運動中,證監會的高壓也間接的給予了券商要求企業交出股東和高管及其血親全部個人賬戶的流水資料,因為如果體外循環的金額很大,是不太可能放在這些個人賬戶之外的。如果使用個人賬戶進行供應商的付款和客戶的收款,那么流水肯定會非常頻繁且金額較大,很容易鑒別出來。然而,對于新三板級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體外循環只是老板用來給自己搞點零花錢,那還真的很難查。
在實踐中,也會有企業因為個人賬戶使用方便(對公賬戶節假日和晚上不能使用)設立了個人名義開設的結算賬戶。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最終經財務核查確認企業僅僅依靠個人賬戶進行結算,并在將相關往來款項全部納入公司財務體系的話,只需要將個人賬戶關停即可,不算很致命的障礙。
以上就是中小民營企業新三板掛牌前遇到的財務問題 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和解決疑問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董秘網和董秘網公眾號。